七月暑假剛開始的段位班,非常地小型而迷你。所以周老師捨棄了大棋盤,改以小棋盤來上課。學生三三兩兩地圍在老師的週圍,覆盤著學生的棋譜。人漸漸愈來愈多,居然最後湊到十一個學生了。小桌子圍棋坐起來,開始顯得擁擠。老師一度想要換回大棋盤來上課,可是遭到小朋友全數的反對。這樣親密的氣氛,我想小朋友很捨不得吧。





這一幕老少同桌的場景,讓我不禁聯想到孔子和他的眾徒們,在一仟多年前,也不過如此。好像,等一下就會有「何嗑言爾志?」的對話出現了。



今天覆的是二盤,和秦士老師(職業初段)下的棋譜,二、三段的小朋友被讓四到六子。手在棋盤上筆劃著,老師的意見,也紛紛而出。只見白棋以非常靈活的手段,游走在黑棋的三連星之間,絲毫不見侷促。職業棋士破三連星的功力,我今天算是見識到了。


覆盤到一半,講到一個角落的攻殺,老師若有所悟,話當年起來了。



「孩子們…在棋盤上就是這樣,要計算清楚,要分別出細微的差別,要在這小處用功,知道嗎…?」老師意味深長的說。「高手都是要靠自已願意努力的啊。我當年升初段來台北努力的時侯,也是和一群大學的同學一起用功研究的。」



提起自已流轉過的學校,還有當年的好友同窗,在燈下練習、討論與磨練棋藝的日子,老師顯得無限地懷念。





又覆盤到了一個邊角的攻殺,黑白棋同時都有大龍在互相扭曲在一起,勝負難分了。這時侯,怎麼辨?能連扳嗎?在老師的提問下,大家沉思了起來。動手驗算答案,老師出題反問,那白如此應怎麼辨?



其中的一位小朋友,提出用最兇狠的叫吃方法,想要來解決問題,反而被利用,全爆了。



「唉呀…」老師搖搖頭。「孩子,你也太衝動,不懂得忍耐了啊。」



看著那孩子不好意思地笑了,老師突然神色一正,說話的語氣語重心長。「這中間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課,叫做得到與失去。」



聽到這兩個詞,完全地抓住了我的全副注意力了。



「大部份的人,」老師接著說:「都想要得到很多。很多的人,都把注意力放在,我能夠、我想要得到什麼東西上面。當然全部都得到是不可能的,除非對方是魯蛋。你也不會想要和魯蛋下棋的,不是嗎?除非你想當魯蛋組的冠軍。」





「可是真正的高手,想的就和別人不一樣了。」老師說。「高手每次都想,我要得到之前,先想我會失去什麼。」



老師說明,後果和代價的評估,對於下決定的重要性,並且舉出了可以用棄子和聲東擊西等戰術來達到目的的方法。





「這是很重要的吶,孩子,你們懂嗎?很多的大人都不懂的,在這一方面很幼稚的吶。」老師微笑。「你們這些小小年紀的孩子,在這個時侯,就已經在做這樣的訓練了,很好、很不錯。」



小朋友聽著,大家是很專心,不曉得是不是真的懂。別說他們,就連我以為我懂,可是我也其實不真正懂。懂了意思的表面,卻不能體會,算是真的懂嗎?體會了能夠領受,卻是行不出來,也不能算是懂了吧?



評估並且承受失去,然後願意為了更好的而捨棄現在已經抓到手的一切,這是企業所說的改造,這是個人所說的創新,這是拋棄掉舊有,迎向未知和不確定的可能性的一種挑戰。




短短的二個小時,我不確定我在圍棋上收獲了什麼。



但我確定的是,除非用高手的思考方式來思考,才能成為高手。要願意走不同的路,不被恐懼和習慣所驅使,才是突破的關鍵。



願捨才能得,這雖是理所當然的公式,要能在人生的習題裡奏效,也是需要智慧的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雪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