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v184-04.jpg  

 

最近因為職務的關係,參加了上百場的加拿大公立學校所舉辨的親師座談會,深感東西兩岸的文化和教育在根本上的態度不同,所以將感想寫出來。這樣的基本差異很多時侯值得我們深思。

 

加拿大的中部公立學校基本上是一年有兩度的親師座談會,分別在十一月和三月。每次為期兩天,當天學校不上課,就是安排時間,每個學生原則上十五至三十分鐘不等,視學校不同情況而定,由家長、老師和學生,三方面會談。在談話之前,老師會把孩子的成積單發回去,由家長事先看過。

 

首先加拿大所制定的成積單,除了英文、數學、社會和科學等等的學科之外,當然也有美術、體育、音樂等項目。不同的是,在所有老師的眼中,這所有的科目全部都一樣的重要。很多的亞洲父母典型地會將重點放在升學型的科目(起碼在傳統上是這樣)。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評估,是學生的態度。包括孩子是否在班上能有好的人際互動?是否能在小組討論時參予討論?是否能夠團隊合作?特別是學習態度。透過這種的成積評分,我看到加拿大學校重視群育,生活教育,如何和他人相處,並且學習去尊重別人,接納不同聲音的重視程度。在亞洲的教育裡面,也許是看老師的教學質量而私下予以要求學生,但是在這些公立的學校裡,是被一致認同為重要且被評做的標準的。

 

在中年級以前(八年級),學校的成積單已經不再用傳統的百分比制分數,也放棄了ABC等級的計分法。取而代之的是以“Excellent超過標準”“Meet the standard達到標準”“Approaching接近標準中”和“Not meet the standard未達標準”這幾個字母來表達,非常中立。這樣的分數表達杜絕了任何和同學比較,或是看全班排名的可能性。因為每一份的成積單都非常地個人化,每個人不和其他人比較,而是和自已做比較。

 

數學是普遍亞洲人的強項

西方的數學教學,起碼是基礎教育裡面,落後亞洲至少有三年。加拿大和美國一樣,使用建構式數學來讓孩子們理解數學的結構。速度雖然很緩慢沒有效率,但是用意良好。可是不知道為什麼,還是有很多的小孩視數學為難事。反觀亞洲小孩,從很小就背九九乘法表滾瓜爛熟,做起數學起來又快又好,常被同學視為神童。也因為數學本身不需要語言的根基就可以解題(除非是用英文在題目中特別要求要用某種方法來解題),所以大部份的亞洲新移民可以很快速地跨越過語言的障礙,融入課程內容。至於其他的科目,因為需要大量的英文做為基礎,所以很多亞洲新移民孩子一時之間難以上手的情況下,數學科目常是他們重建自信心的來源。

 

孩子是不是熱愛學習?(這一點被所有的老師奉為最高的旨導原則),若有任何的理由和原因而造成學生的學習興趣低落的話,都是不可接受的。在老師們的教學原則裡頭,沒有被放棄的學生,只有不斷地改變教學方法和鼓勵方法的老師。這點讓我很驚奇。

 

~~~~~分享者簡歷:~~~~~

1.jpg

Sharon,本名黃慧真

目前是旅居加拿大的教育工作者。

個人網頁。鳳凰女的冒險旅程。:http://sharonlp41.pixnet.net/blo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雪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