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剛到加拿大的第一個週未,就剛好碰到萬聖節。開車經過的許多的地方,都將庭院給裝飾起來。
和台灣小規模的相比,這裡的節慶味道是濃厚多了。光是看那各式各樣的庭院裝飾,就讓我像是劉老老進了大觀園似的瞧個不停。
可是令我意想不到的是,當我提到這件事的時侯,他們告訴我了:某些教會對於基督徒過不過萬聖節,是有過很大的爭議的。甚至有因為這樣的議題而造成教會分裂的過去。
他們說這是屬於妖魔鬼怪的節日,不該提倡也不值得慶祝。很多人把自已扮成鬼什麼的,甚至有發生過這樣的新聞:有非常保守的教徒開槍射殺過裝神扮鬼的人。所以現在教會的做法,就是在當日晚上會舉辨感恩禱告會,讓孩子們聚集到教會去做遊戲什麼的,避免他們上街要糖去。而待在家裡的基督徒,就把屋裡的燈給關暗了,避免孩子們來敲門要糖。
這實在是讓我覺得太驚訝了!我從來都不知道,基督徒不應該過萬聖節!經過我上網查維基百科了以後,我才稍微了解,並得到一些資訊如下:
宗教觀點
大部分的基督教徒認為萬聖節沒有重要的宗教意義,只把這節日當作是普通的「節慶」看待。但有一些教會及機構(如影音使團)[1]視萬聖節為魔鬼撒旦的節日,而強烈反對教徒參與任何萬聖節活動。威卡教聲稱是萬聖節的起源。
不同於聖誕節和復活節,萬聖節和萬聖夜來自於天主教對其它宗教的節日的吸收、改造和重新詮釋。萬聖夜起源於不列顛凱爾特人的傳統節日,在10月的最後一天,他們相信這是夏天的終結,冬天的開始,這一天是一年的重要標誌,是最重要的節日之一,被稱為「死人之日」,或者「鬼節」。這一天各種惡鬼出沒,死去人們的靈魂也會離開身體,在世間遊走,這一天的晚上也就格外危險。為了嚇走邪惡的鬼魂,凱爾特人會戴上面具。傳說當天主教傳教士登陸不列顛諸島的時候,傳教士們為了壓制這種被他們視為異端的德魯伊傳統,就把這一天之後的11月第一天定為萬聖節,紀念天主教的聖人們,希望以此打壓這些鬼怪觀念。
在古凱爾特人的信仰裡,新的一年於11月1日開始,或稱薩溫節(Samhain)。正如比較短的白天象徵新一年的開始,日落亦象徵新一天的開始;所以每年收割的節慶於10月31日晚上開始。不列顛群島的德魯伊教徒會燃點農作物作為祭品,而當他們圍着火堆跳舞時,太陽季節便會完結而薩溫節隨即開始。凱爾特人相信死亡之神Samhain在10月31日的晚上會和鬼魂一起重返人間,尋找替身。因此他們燃點火炬,焚燒動物以作為死亡之神的獻禮。還會用動物的頭或皮毛做成的服飾打扮自己,發出古怪的聲音,使死亡之神認不出自己,避過災難。這就是今天萬聖節化妝舞會的由來。過了當晚,鬼魂回到陰間,一切回復平靜。
萬聖夜的主要活動是「不給糖就搗亂」(Trick-or-treating)。小孩裝扮成各種恐怖樣子,逐門逐戶按響鄰居的門鈴,大叫:"Trick or Treat!"(意即不請客就搗亂),主人家(可能同樣穿着恐怖服裝)便會拿出一些糖果、巧克力或是小禮物。部分家庭甚至使用聲音特效和製煙機器營造恐怖氣氛。小孩一晚取得的糖果往往以袋計算,整袋整袋的搬回家。
在蘇格蘭,小孩要糖果時會說:「The sky is blue, the grass is green, may we have our Halloween.」(天是藍色,草是綠色,齊來慶祝萬聖節前夜),然後以唱歌跳舞等表演來博得糖果。
一首1020年左右的詩作,Sigvatr Þorðarson的Austrfaravísur (「東方旅行詩(Eastern-journey verses)」) 有此記錄。作者作為一個基督徒, 曾拒絕在瑞典的一家異教徒那裡投宿,因為álfablót(「精靈祭獻」) 正在那兒舉行。但是,有關「álfablót」的內容我們無法獲得更多可靠的資料。不過,像其他獻祭儀式(blót)一樣,有供奉食物這個環節,後來斯堪的納維亞人也保留了以牲口祭獻精靈的傳統。 從獻祭的日子(靠近秋分)來看,還因為精靈和生育以及祖先有聯繫,我們可以猜測這些祭禮實質是在祭奠祖先,同時祈求人丁興旺。
宗教觀點
大部分的基督教徒認為萬聖節沒有重要的宗教意義,只把這節日當作是普通的「節慶」看待。但有一些教會及機構(如影音使團)[1]視萬聖節為魔鬼撒旦的節日,而強烈反對教徒參與任何萬聖節活動。威卡教聲稱是萬聖節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