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home/service/tmp/2009-01-28/tpchome/1797883/20.jpg 

 

至從幾週前身體發炎(身體淋巴出現腫胞),我就放下一切好好休息,步調慢了下來,又回到了無所事事的狀態了。一般只有生活太緊湊的時侯,才會這樣,之前在台灣的時侯常發生,還為此開過刀,後來又復發,乾脆不去看醫生了(他們只會給消炎藥和抗生素),發現只要好好調養一陣子,就會自然消腫,這全是抵抗力強弱的問題。

 

回想在台灣長期八爪章魚式的,同時間總是進行好幾件事情的生活,到這裡來反而有些不習慣。我記得自已除了一份教學的工作之外,還帶義工、寫作替八個部落格更新,還外加領導一個網路小組。曾經有一位朋友很好奇的問我說:「我問妳哦…妳一天睡幾個小時啊?」

 

來加拿大之前,就聽說有些人最後放棄留在加拿大回台灣,就是因為受不了當“三等公民”。早上起來吃了早餐等著吃午餐,中午吃完又等著要吃晚餐,吃完晚餐就等著上床睡覺。我現在很能體會這樣的心情。

 

人長期留在加拿大,卻沒有工作簽證,無法合法的工作。這樣的生活,也許會有很多人羨慕我…這麼好的少奶奶生活,天天待在家裡給人養,多好啊~!呵呵…是啊…是啊…少奶奶也是不好當的。尤其是這位少奶奶有一個勞碌命的話,那更是覺得空燒的爐子卻沒有材火,焦急得很。

 

雖然偶爾出去做做義工,可以解解無聊,但是那還不是根本之道。我著急想要工作,不是因為缺錢花,也不是因為無聊沒事幹(真要想的話還真的有很多事可以幹的),而是因為內在一份空虛感和不安全感,不斷地在啃食著我。

 

空虛感和不安全感打那裡來的?問得好,我也想要知道。自問了很久,我發現自已想要透過工作,來達成一些成就,來試圖肯定自已的價值。這可能不是單一的問題…我發現不只是我,很多人都在低自我價值的層面上苦苦掙扎。也許我所選擇的方式,就是忙碌,就是薪資單…看起來好像有點可笑,可是這真的就是我潛意識的自動化慣性行為。…不這麼做,就感到好像少了些什麼,有什麼不對勁。

 

另一個原因,是安全感的問題,那來自原生的家庭。自小父母就身教言教,告訴我金錢是多麼地重要。可能很多人的家庭和我們家不一樣,不過我自小就被告知,我是父母的負擔,是他們的重擔,是來要債的小鬼,……為了拿錢,我看盡各種的臉色。尤其是我爸,見我伸手要拿學費生活費,就滿臉怨言怒氣,非把你給罵一頓不可。我已經不只一次地發誓,要自已趕快長大獨立,脫離這種寄人離下的日子(我年紀還小,還不能賺錢,那又不是我的錯!我要上學要花學費,要吃飯才不會餓死,那也不是我的錯啊~),我深刻地感受到,連自已的父母都不可靠。這天底下沒有人可靠的,只有自已靠自已才行。我十八歲開始經濟獨立自主,十九歲買了第一份醫療保險,全部都是從小憂患意識濃厚的家教結果。

 

嫁人以後,這樣的自主權和隱憂,時時浮上檯面。雖說在婚前就和丹先生在家用上有著約法三章,可畢竟自已還是有一分工作,老娘要花自已的錢買自已要的東西,說起話來也還算是大聲。不過當初嫁丹先生的時侯就知道他是個超級扣門的大師兄,這個特質是永遠跟著他逃不掉的。在經歷過幾次難受的金錢上的拉扯和磨合期之後,經我的調教之下,丹先生也終於學會老婆是獨立的個體,要體諒她的需要,不能買什麼不買什麼完全都控制在自已的手上。

 

對我而言,離鄉背景、出國移民固然是一大挑戰,可是暗地裡更大的挑戰,是面對自已經濟上不獨立,得要完全依賴老公的供應這個情況。我連父母都信不過,要我相信這個扣門老公嗎?太大的挑戰了吧?小時侯做伸手牌的慘痛經驗,一直成為我的痛創陰影,揮之難去。幸好加拿大的政府的德政,這裡有所謂的“連用帳戶”。夫妻雖不同名字,但是可以共用一個帳戶。所以我刷卡、領錢,都有獨立的使用權,減去了以前在台灣“催帳、請款、匯款”的手續及麻煩,也減少了許多因為拖欠和帳目不清所產生的磨擦。

 

其實自已什麼都得要靠自已,真的很累人,心理壓力一直很大。很多時侯強迫自已過了頭還不自覺,都等到身體倒下來,才意識到自已是太操勞了。幾次的重病強迫我停下來好好休息,我也該去看看這個過去一直讓我無法停下來,再也行不通的模式和機制了。沉澱,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我不該視休養為沒有價值。二次因為憂鬱症的經歷而暫停的人生,都因為有了休息而開了意想不到的美好花朵(第一次開了畫展,第二次開始學圍棋)。

 

現在的我,就像是被養在水缸中的魚,完全前進不了。這也是一個時機,讓我面對自已,看自已的成就和價值,不是由外在的能力和條件來衡量的(理論上是能夠理解沒錯,但是…)。等待一向對我而言就是最難的功課,可是現在,不等也不行。上帝就是把我給放在這樣的情境裡,也許就在這樣的功課裡,我才能有另一個層次的體會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雪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