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白AKIE4k*-黑tfmax5k*結果B+resign





「動需相應:6k-2k的問題大多出在互相支援,如何分兵、如何合作,如何團隊運作。」馬老師說。



這句話是我今天個別課的結論。因為昨天一盤棋,輸得很慘。看全盤的圖,發現問題其實很簡單,第一就是白棋之間沒有好的連絡和呼應,第二就是白棋欲攻,可是身上有許多的弱點和欠債尚待補強。



「就好像是一個全身還有許多傷口待整理,卻仍拿刀欲剌的兇婆娘一樣。」馬老師笑笑說。



我不禁捏了把冷汗。這和我的判斷真的落差太大。對自已過份的自信,在沒有好的基礎和預備的情形下,就要下最強手,放著自已的弱點不理會(或是沒有意識到),卻要攻擊他人的弱點。這種態度,著實令人汗顏吶。



「這盤棋的問題,仍是分兵太多。」馬老師說。「周老師說好的棋形是要子多塊少。塊少不是沒有道理的。妳在棋盤上要處理的事情那麼多,如果還焦點分散,不就是人仰馬翻嗎?對手很容易找著妳的弱點的,在這盤的情形下,要造成雙擊來反擊妳,那是太容易了。」



「唔,我想這和個性有關。」我嘆了口氣。



「嗯,我想也是。」馬老師認同。「我們實際上的個性會反應在棋盤上。妳在現實生活中能力太好,也習慣同時運作處理很多事情。想當然耳,妳也會在棋盤上認為自已也可以這樣做。可是,事實上心思單純的人比較容易進步。」





「心思單純嗎?」我說。我想到我老公。他總是說他一次只能處理一件事情,一次處理二件事會亂掉,所以常常被我笑說沒有效率和反應遲頓、沒有整合能力。



「是啊。比如說孩子就是這樣,我們怎麼說他們就怎麼做。不會遲疑顧慮。單純的他們,反而進步得很快唷。」



「原來如此。」我點頭。





到頭來,我還是得去面對自已貪心的毛病。貪心不是問題,可是在基礎薄弱、弱棋太多的情形下貪心,就是一種著魔。棋之所以能下得正,是因為知道自已的厚勢、沒有缺點,所以能有條理、有力量、有戰力。



相反的。無知加上盲勇,是失敗的開始吶。


黑下B較好,是一種定式。
遭夾攻的白棋,有幾種應法。下A的想法是為了外圍的呼應,算是有想法架構的棋。可是也有幾種方式可以達到目的,比如說下C簡單分斷、或是下D先出頭再趁勢往二個邊的相對點來封住黑棋、拓展外勢。


白下A,缺點仍在沒有補掉,而且黑的出頭優先於白。不如下B直接簡單補掉。




白下A沒有解決問題。若下B會被逼,若C則為好點。既有補斷、又能有眼位,好型。
白下A雖為好棋,但是讓黑簡單開拆,損。若能先下B再下A,改變手順,則對黑棋的壓力結果大不相同。


下A逼黑,不如一手棋下B,先守後攻,護住弱點,再伺機進行。看起來後反而是先,若是強手不一定是最好的棋。
白兩子其實可下B棄掉,不然一直留存,變成負擔。
白底下的缺點仍然沒有補掉。此時的B點是A攻擊的關鍵,白要儘快地去補棋,不然的話雖看起來是好型,但對於四段以上而言,是一塊弱棋。






白仍應下B補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雪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