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每次週未上師訓班結束,我男朋友就要問問我,上得如何。我發現,三週以來,都會嘆口氣跟他說:我今天和我們組的同學,又差點吵起來了。
到底是不是因為我是一個很討厭的人,以致於到處結仇?其實不是。重要的差別在於,對於教案的編法和做法,有不同的價值觀差異所致,也不是所謂對錯的問題。
政大師資班的政策,是將同學分成五至六人的小組,其中一份成積,來自於每組所指定的不同的課程內容所要做的教案編寫以及教學觀摩實務操練。
書面的報告由教案來打分數,這是組的團體分數,而個人分數就由結業當天,每組會分配到的五至七名外國學生,展現出來的示範教學來評分。
到底是不是因為我是一個很討厭的人,以致於到處結仇?其實不是。重要的差別在於,對於教案的編法和做法,有不同的價值觀差異所致,也不是所謂對錯的問題。
政大師資班的政策,是將同學分成五至六人的小組,其中一份成積,來自於每組所指定的不同的課程內容所要做的教案編寫以及教學觀摩實務操練。
書面的報告由教案來打分數,這是組的團體分數,而個人分數就由結業當天,每組會分配到的五至七名外國學生,展現出來的示範教學來評分。
這是我們評分出來的標準,所以緊張都是必然的。更何況,我們同學,很多人不是當老師出身。對於所課的課堂規範、教室管理、時間控制,教案編寫,分組練習等等,有著實際上的落差。有想法上的落差,自然就會有做法上的不同點。每次在溝通時,都差點為了表明各自的想法,而臉紅膊子粗了起來。
舉例一次就是在第一次分組後的午餐,我們剛拿到了分發範圍的教材,正討論可以如何進行。根據了老師所發的講義,我們列舉了教材的項目:分別是引發動機、詞彙教學、文法與句型練習、課文帶入導讀,還有團體活動練習。
我當時舉手發言了:我認為應該在教案上,再增列一項叫做學生的課前預備或是課前當作溫習討論的回家功課。
此舉馬上引發二位同學的大力不贊同。原因是他們認為當天所安排的外藉生是誰都不知道,絕對不可能讓他們做到這項練習。將這項練習列入教案,簡直是不切實際。
聽著他們兩人一言一語地雙面炮轟,我簡直是腹背受敵。另二位同學沉默不語。
「我知道∼∼!」我語氣堅決地說。「可是我既然已經決定出國,要做華語老師,想的就不能只是這樣。今天我又不是只是為了這場示範教學才編寫教案。我要的是透過這次教案的編寫,學到能編寫的能力,讓我出國以後能夠運用。我當然要考量到所有編寫教案要考慮到的所有情況。」
舉例一次就是在第一次分組後的午餐,我們剛拿到了分發範圍的教材,正討論可以如何進行。根據了老師所發的講義,我們列舉了教材的項目:分別是引發動機、詞彙教學、文法與句型練習、課文帶入導讀,還有團體活動練習。
我當時舉手發言了:我認為應該在教案上,再增列一項叫做學生的課前預備或是課前當作溫習討論的回家功課。
此舉馬上引發二位同學的大力不贊同。原因是他們認為當天所安排的外藉生是誰都不知道,絕對不可能讓他們做到這項練習。將這項練習列入教案,簡直是不切實際。
聽著他們兩人一言一語地雙面炮轟,我簡直是腹背受敵。另二位同學沉默不語。
「我知道∼∼!」我語氣堅決地說。「可是我既然已經決定出國,要做華語老師,想的就不能只是這樣。今天我又不是只是為了這場示範教學才編寫教案。我要的是透過這次教案的編寫,學到能編寫的能力,讓我出國以後能夠運用。我當然要考量到所有編寫教案要考慮到的所有情況。」
聞言,兩位同學頓時安靜了下來,不發一語。此時,其中一位,緩緩地開口了。
「那妳的意思是說,如果教案上的內容,不表現出來,也沒有關係囉?」她說。
「當然。」我點頭。
另一位同學拿著教學觀摩的單子,指出了一點。「妳們看這裡…只要小組中的成員分段來示範就可以了,不用全部展現教案中的所有內容。」
我覺得這是心態的問題。對教案的想法和看法,很容易受到現有的環境和物品所掌握和限制。可是如果這樣成了慣性,教學的活潑度容易受限,這是我所不樂意見到的情形。
「那妳的意思是說,如果教案上的內容,不表現出來,也沒有關係囉?」她說。
「當然。」我點頭。
另一位同學拿著教學觀摩的單子,指出了一點。「妳們看這裡…只要小組中的成員分段來示範就可以了,不用全部展現教案中的所有內容。」
我覺得這是心態的問題。對教案的想法和看法,很容易受到現有的環境和物品所掌握和限制。可是如果這樣成了慣性,教學的活潑度容易受限,這是我所不樂意見到的情形。
另一個例子,就是在編寫教案的過程當中,因為我們所被指定的教材是實用華語第二冊的第十四課。我主張在寫教材前,應先將前一冊的課本拿到手,確定他們已使用過、學過的句子有那些,在教室內使用句子來問答時,才會更有信心,也一方面避免使用一些學生沒有學過的句子或是字詞。
「哎!不用了吧∼!」又是其中一位同學執反對意見。
說實在的,大家會這麼樣,理所當然。因為前一冊半的東西已經累積了不少了,估量最少也有五公分厚,更何況花時間力氣去啃讀,是很辛苦的。大家誰沒有在上班?誰工作都不忙?誰沒有家庭和小孩要照顧?
「你們要不要這麼做,我不知道。」我說。「我自已一定會這麼做的。操著自已不確定學生能不能懂的句法,那種不安感,很令人不舒服。」
萬一有個冷場,最怕的就是老師當場僵在那裡,一慌,就用更難的詞句去試圖解釋。沒學過就是沒學過,再解釋也沒有用。尤其是現場打分數、老師和同學都在場,壓力之大可想而見,腦筋一定不會有平時地反應快、流暢,沒有這樣的起碼預備就敢上場,我只能說,我做不到。
「哎!不用了吧∼!」又是其中一位同學執反對意見。
說實在的,大家會這麼樣,理所當然。因為前一冊半的東西已經累積了不少了,估量最少也有五公分厚,更何況花時間力氣去啃讀,是很辛苦的。大家誰沒有在上班?誰工作都不忙?誰沒有家庭和小孩要照顧?
「你們要不要這麼做,我不知道。」我說。「我自已一定會這麼做的。操著自已不確定學生能不能懂的句法,那種不安感,很令人不舒服。」
萬一有個冷場,最怕的就是老師當場僵在那裡,一慌,就用更難的詞句去試圖解釋。沒學過就是沒學過,再解釋也沒有用。尤其是現場打分數、老師和同學都在場,壓力之大可想而見,腦筋一定不會有平時地反應快、流暢,沒有這樣的起碼預備就敢上場,我只能說,我做不到。
「那…我去圖書館借借看好了。」其中一位還是中文系研究所的同學提議。「學校也許有…若能的話可以借到一個月。」
「若借不到怎麼辨?」這個難堪的問題,當然是我提出來的。能夠借得到,當然是最好,可是若不能借到的話是正常,先知道要怎麼處理比較好,這是我的做事方式。同學聞言,陷入緊皺的眉頭當中。我推論,大家有著半逃避的心理,不想去想所謂的”萬一”。
「借不到的話,我們買一本如何?這該買的。」我提議。看大家現場的反應,沒什麼人附議。
「先借借看再說好了。」其中一位同學說。
好吧,將難以決定的事情往後擺,我想這是一般人的習慣。就算今天手上已經有了教材,大家要影印、閱讀、消化、都需要時間啊。怎麼,好像只有我一個人在緊張?
禮拜三的晚上,收到了同學的來信,說圖書館唯一的一套被借走了。想當然爾,只剩下了沒什麼路用的教師手冊和學生作業。
「那怎麼辨?」同學打了一封信來問其他人。還說她問了別人之前的課文,和我們要教的課程內容沒有相關,所以不參考,應該也沒有關係。
「別麻煩了。」我也回了她一封信。「我昨天已經買了。我已經看了一半,誰說沒關係?關係可大了。我抄了可以拿來應用的問題和句型,起碼已經抄了五、六頁了。前面最少有五課在講旅遊的內容,超好發揮的,只要再延伸和發展、應用就可以了。幸好沒有聽你那朋友的話,不然大家可會後悔到死。」
「嗯,妳要出國,買一本也是需要的啦。」對方說。
言下之意,是不是說沒有立即性的必要,這樣的投資就不值得呢?我去買書的當天,拗我的準老公給我出買教材的錢時,他也是這麼地問我。
「這…值得嗎?有必要現在買嗎?」他皺著眉。「到時侯要怎麼帶出國?很多吶。」
「嗯…一些工具書、參考書,出國前是一定要買齊的,至於現在,先買視聽華語的教材和寫教案相關的書就行了。」
我想比較深層的問題是,大家會這麼想:我又還沒有確定有課能教,或是已經有錢可賺,現在就這麼大手筆,值得嗎?
我想,實力不是一天兩天能俱備的,既然沒有願意投資的時間和精力,在未來能夠給我站的位子,自然就機會小了。
更何況,投資錢,是最容易、最方便的,不是嗎?
「若借不到怎麼辨?」這個難堪的問題,當然是我提出來的。能夠借得到,當然是最好,可是若不能借到的話是正常,先知道要怎麼處理比較好,這是我的做事方式。同學聞言,陷入緊皺的眉頭當中。我推論,大家有著半逃避的心理,不想去想所謂的”萬一”。
「借不到的話,我們買一本如何?這該買的。」我提議。看大家現場的反應,沒什麼人附議。
「先借借看再說好了。」其中一位同學說。
好吧,將難以決定的事情往後擺,我想這是一般人的習慣。就算今天手上已經有了教材,大家要影印、閱讀、消化、都需要時間啊。怎麼,好像只有我一個人在緊張?
禮拜三的晚上,收到了同學的來信,說圖書館唯一的一套被借走了。想當然爾,只剩下了沒什麼路用的教師手冊和學生作業。
「那怎麼辨?」同學打了一封信來問其他人。還說她問了別人之前的課文,和我們要教的課程內容沒有相關,所以不參考,應該也沒有關係。
「別麻煩了。」我也回了她一封信。「我昨天已經買了。我已經看了一半,誰說沒關係?關係可大了。我抄了可以拿來應用的問題和句型,起碼已經抄了五、六頁了。前面最少有五課在講旅遊的內容,超好發揮的,只要再延伸和發展、應用就可以了。幸好沒有聽你那朋友的話,不然大家可會後悔到死。」
「嗯,妳要出國,買一本也是需要的啦。」對方說。
言下之意,是不是說沒有立即性的必要,這樣的投資就不值得呢?我去買書的當天,拗我的準老公給我出買教材的錢時,他也是這麼地問我。
「這…值得嗎?有必要現在買嗎?」他皺著眉。「到時侯要怎麼帶出國?很多吶。」
「嗯…一些工具書、參考書,出國前是一定要買齊的,至於現在,先買視聽華語的教材和寫教案相關的書就行了。」
我想比較深層的問題是,大家會這麼想:我又還沒有確定有課能教,或是已經有錢可賺,現在就這麼大手筆,值得嗎?
我想,實力不是一天兩天能俱備的,既然沒有願意投資的時間和精力,在未來能夠給我站的位子,自然就機會小了。
更何況,投資錢,是最容易、最方便的,不是嗎?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