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身為父母或是老師,常常要碰到的一個情形,就是明明在一旁,清楚地看見小孩子的問題情形,可是對小孩子而言,就是當事者迷,跨不過去。
如何面對這些情況,實在是對身為老師和父母的一種考驗。
可是孩子正在長大。也許他經過自已的選擇來通過的考驗,才是他自已學習到的。若是透過別人給予的幫助才解決的問題,不一定是真正地學會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於給孩子一些空間,我自已有一個特別的經驗。
在我的班上,有一個小男孩,名字叫樹恩。我們上課,常常下聯棋。每常正要檢討到他自已下那一手棋的緊要部份時,他就會笑咪咪地舉手說:老師,我要去上廁所∼!
一開始我也不以為意。可是二次、三次下來…也太巧了吧∼這事就有趣了,就開始引起了我的注意。
後來,我跟他媽咪討論這個情形。我跟媽咪說:這孩子…他會尿遁耶。媽咪問我怎麼辨。我想了一想說,不要緊,再觀察一陣子看看好了。
面對自已,對這個孩子而言是個難題。可是直接點破,也不見得能解決問題。我決定靜觀其變。
當週的那一堂課,這情形又發生了。下完了連棋,又到了檢討的時侯,這個小男孩又笑嘻嘻地站了起來說:我想去上廁所,可以嗎?
我也笑咪咪地看著他說:可以啊。
那景像真的很有趣…好像我們心裡彼此有默契一樣。他的笑容裡,顯示出他知道自已在做什麼…也知道我已經知道,而我的笑容裡,也透露出了然和包容。若是將我們的眼神交流中,那無聲溝通裡頭的弦外之音翻譯過來,有可能會是這樣:
 

「老師…就先讓我躲個一下下,好吧…?」

 

「嗯…好啊…就給你一下下吧。」
 
再來有幾週的時間,小朋友沒有來學圍棋。然後當他再回到長清來學棋的時侯,很奇妙的,這個毛病就完全地消失了。
我和媽媽又討論起了這個問題:小朋友現在能夠面對問題,不會逃避了耶。
媽媽笑著說:是這樣嗎?
很有趣的是,孩子是有自知之明的…他其實知道自已在做什麼。在需要的時侯,給予孩子一點點的時間和空間等待,也許是愛孩子的一種方式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雪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