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說這裡有很多的中國人,北方人愛麵食,吃水餃、吃包子饅頭,不愛吃米飯,這,是習慣的問題。就好像我也受不了西方人,可以吃馬鈴薯當作主食,對我而言,馬鈴薯只是一種蔬菜。
可是畢竟台灣是美食文化的總合,我們的彈性算是頗大。不論是米飯、包子、饅頭、麵條,都有習慣,不太偏好那一類。
我不是北方人,所以饅頭不能算是我的最愛。包子還行,但是饅頭…?我沒太大的興趣。可是我在這裡,每週都開始作起饅頭來了。這是為了Daniel,我老公的原故。
不能說我老公愛吃饅頭,他只是不會排斥而已。而我給他弄饅頭、包子的原因,是因為我太懶了,懶得每天早上給他起來弄早餐,再加上我們起床的時間常常也不一樣,我總不能隨時等著侍侯他,而他又挑食得很,麵包不肯吃、外國人吃的麥片粥也搖頭,這也不肯吃、那也不願吃,你不弄給他,他就皺個臉好像我欠他的一樣,弄得我都煩了,結果,只有剩下饅頭包子,還勉強合他的意。
所以在台灣的時侯,我們就有了一個半不成文的規定:我會準備好東西給你當作你的早餐,可是你得要自已熱來吃。所以,當時外面現成的各式饅頭和包子,就是我常買來,預備在冷凍庫裡的基本食物。
可是來到加拿大後,雖說不是買不到饅頭和包子,可是第一個種類不多,再也就是很貴。為了解決早餐的問題,在參考了網路上的各種資料、總結了許多主婦的手法,加上正式的食譜的加持之後,後來就自已動手做了。從最初的與人一同合作,到現在放手單飛,不但是能夠心想事成地做出各種的饅頭,就是包子,也能夠捏得愈來愈像樣,破損率也降低了不少。
主要造成破損率的理由,就是因為太貪心,一下子想要包進太多的陷料,後來證明這是大忌。如果做好的陷料包不完,那就留著包餃子或是做成肉丸子吃了,千萬別硬撐,結果弄得包子破了,得不償失。
既然包包子已經不是問題,接下來花時間在創造饅頭的花樣上面,就是我下一步的研究。一樣是饅頭,可是若是有著甜的、鹹的種種不同口味,那也會讓人覺得選項很豐富的感覺。這是台灣食品的特點不是嗎?選項豐富、精致又好吃,我正在為傳遞台灣人發揚美食的精神而努力著吶!
上圖: 包好的三丁肉包(內陷含有 肉未、草菇,還有荀丁) 剛蒸好出爐的樣子。
我實驗過的饅頭如下:巧克力饅頭、芋頭饅頭、青草饅頭、地瓜饅頭,包子則試過:豆沙包還有肉包。
上圖: 做好放進袋子裡預備冷凍起來的青草饅頭。
上圖: 剛切好待蒸的芋頭饅頭。芋頭饅頭是我老公的最愛。
事實證明,若是做地瓜饅頭,我是用打汁機給把地瓜打成泥後再混入麵團,可是這種麵團,要至少蒸二十到二十五分鐘以上才能算是熟,我經驗不足,只照著一般的饅頭只蒸了十分鐘,所以起鍋後不久,最後就禢下去了,而且嚐起來半生不熟,感覺怪怪的。可是我老公很賞臉,稟著“不要浪費食物”的原則,硬是把它們給啃完了。
後來,有人送給我們一大袋的全麥麵粉。為了要用完它(至少十五公斤吧?)我又開始研究怎麼樣做全麥饅頭。上網查了些食譜後,我做出了很有健康概念的全麥養生饅頭,加上了南瓜子、葵花子、苟杞還有葡萄乾,營養價值滿分。
對了,後來我又進步到,用買來的電動攪拌機來揉麵團了。因為我力氣不夠,使不出多少的勁兒來對付一團又一團的麵,可是沒有用力氣下去的麵團,不但不均勻,吃起來也少了一些彈性和咬勁。可是現在能夠用機器來揉麵,不但省了不少力氣不說,也省事多了,而且揉出來的效果,比我在那兒賣力要好得多了。
留言列表